日前,中外青少年交流活動相繼在北京、山東等地舉辦
匯聚青春力量 推動文明交融
馬耳他學生參加“2023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營”相關活動。 |
馬耳他圣瑪格麗特中學的科學老師、“中國角”的創(chuàng)辦者阿佐帕迪(中)和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師生合影。 |
在地中海島國馬耳他的圣瑪格麗特中學,有個小小的“中國角”,在當地頗有名氣。自2010年創(chuàng)辦以來,已成為學生了解中國文化與發(fā)展的一扇重要窗口。“不論對圣瑪格麗特中學還是馬耳他整個教育界,‘中國角’都是一個偉大的項目!瘪R耳他一名教育官員這樣評價。
今年7月,“中國角”的創(chuàng)辦者、圣瑪格麗特中學的科學老師阿佐帕迪帶著10余名學生來到中國,參加由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主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2023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營”,赴北京、山東等地,圍繞“中華文明探源”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學生們不僅可以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還可以通過交流活動搭建兩國友誼的橋梁!卑⒆襞恋险f。
“讓他們學會在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搭建橋梁”
7月4日,阿佐帕迪和學生到故宮博物院參觀。廊檐下,望著蒙蒙細雨中的古建筑,他憶起10多年前第一次到中國的情景!拔液湍赣H從馬耳他出發(fā),先到上海,后到蘇州、北京等地。母親非常愛中國、愛中國人民,那是一次幸運且令人興奮的旅行,充滿了溫暖的回憶!卑⒆襞恋细嬖V記者,因為祖母常講跟中國有關的故事,他從小就非常喜歡中國和中國文化。
首次中國之行讓阿佐帕迪萌生了“把中國帶進馬耳他課堂”的想法;氐今R耳他,他便行動起來,在各方支持下,于2010年在圣瑪格麗特中學創(chuàng)辦“中國角”。志在促進多元文化交流的阿佐帕迪常被問:“為什么會選中國?”“我會反問‘為什么不能是中國’,中國有如此豐富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為什么不能是中國呢?我向學生傳遞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也讓他們學會在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搭建橋梁。”阿佐帕迪說。
從茶道、書法等中國傳統文化到高鐵、機器人等當代科技成就,學生們可以在“中國角”盡情感受中國的魅力。不少馬耳他學生表示,參與“中國角”的活動不僅讓他們了解中國,更拓寬了他們的視野。
在阿佐帕迪的科學課上,學生會聽到青花瓷的原料和燒制過程等內容,其實這是一節(jié)關于化學元素的課!拔視谡n堂中嘗試引入中國文化及科技發(fā)展等內容,希望有助于學生擁抱多元世界。”阿佐帕迪說。
“希望將來有機會再到中國看一看”
參加此次文化交流營的馬耳他學生都是第一次到中國。阿佐帕迪感受著這些學生的興奮,“有的學生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真的來到了中國”。
在北京,學生們參觀故宮博物院,驚嘆于中國歷史的深厚和古代建筑的雄偉;在山東曲阜,學生們觀看《金聲玉振》大型禮樂演出后,表示“演出帶來了無法形容的震撼”……他們有個共同的愿望,“希望將來有機會再到中國看一看”。
在阿佐帕迪看來,從北京到山東等地,學生們不僅領略了中國文化的魅力,還和中國民眾一起交流,是十分難忘而美好的經歷。
說到對中國人的印象,阿佐帕迪說:“如果用一個詞來描述中國人,我會用‘胸懷寬廣’。這是我數次到中國都感受到的。在這次交流活動期間,我遇到一個小男孩,送了他一件小禮物。他把父母介紹給我,大家交流后,他們便離開了。沒想到的是,小男孩又帶著他的父母返回,只為回贈我一枚徽章。小男孩告訴我,禮尚往來是中國的傳統禮儀。這讓我非常感動,我會永遠記得那個場景!
在學生們的眼中,中國人“友好、善良、慷慨”。有的學生表示,“中國人非常慷慨,雖然有時候有點害羞,但他們非常善良并且樂于助人”;有的學生表示,“中國人熱情好客、非常友好,總是盡力提供幫助”。
“語言和文化差異不能阻隔彼此理解”
促進中外青年跨文化交流是“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營”的宗旨。參觀位于山東省曲阜市的孔子博物館是此次文化交流活動中的一項,圣瑪格麗特中學的學生卡亞·維拉對該博物館展出的服飾頗感興趣。“服飾上面繡著各種圖案、花紋,感覺很獨特。我在‘中國角’學習了中醫(yī)、茶道等中國傳統文化,很高興能到中國現場體驗,深入了解!笨▉啞ぞS拉說。
阿佐帕迪被孔子的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所觸動,“時間就像流水,一旦流逝就再也不會回來。對我的學生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參加此次交流營的不僅有來自馬耳他的師生代表,還包括其他國家的外國青年代表及中國學生等。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共有5名同學參加此次交流營,叢泰來教馬耳他朋友用筷子,教帶隊老師如何用中文表達感謝;沈潤希請馬耳他朋友介紹他們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李潤博跟著馬耳他學生學習地道的外語表達;劉清裴和外國朋友一起參加《茉莉花》的演出;盛熙程被馬耳他朋友對中國文化的尊重與熱愛所感動。他們表示,參加此次交流營收獲滿滿——既和外國朋友一起領略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加深了對馬耳他等國的了解,還和國外青年結下了友誼。正如一位同學所說:“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有助于人類文明的薪火相傳。而在此過程中,青年大有可為!
目前就讀于北京大學的劉好也參加了此次交流營。她認為,語言和文化差異并不能阻隔彼此理解。“相反,這些差異激發(fā)了我們對彼此國家和文化的好奇。我堅信,通過相互理解和尊重,我們可以共同面對挑戰(zhàn)!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