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貴州省大方縣大水鄉(xiāng)永坪小學的講臺上,支教老師康勝美發(fā)現(xiàn)班上有幾個學生總是不來上課,她急了。她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找到這幾個學生的家,將戴著耳釘?shù)哪泻汉痛┲鴷r髦衣服的女孩兒拉回課堂。
這是去年暑假的事?祫倜朗窃谖錆h讀書的一名大學生,是曾經(jīng)“感動中國”的支教者——徐本禹的學生,如今,這個在徐本禹的幫助下走出大山的女孩兒,接過了老師的接力棒,在用實際行動傳遞愛心。
沒有人像康勝美那樣深深體會到大山里的孩子堅持上學的困難和重要。她希望自己的經(jīng)歷能告訴這些家鄉(xiāng)的孩子:知識能改變命運。
“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講的就是康勝美的家鄉(xiāng)——地處黔西北貧困地區(qū)的一個小山村,人均年收入幾百元。不少孩子因為家庭貧困或覺得升學無望而輟學,女孩子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嫁作他人婦,男孩兒則早早地外出打工。
康勝美家里有6個孩子。11歲那年,因為家里困難,讀小學五年級的康勝美主動放棄了學業(yè),到貴陽市幫人賣烤臭干子,每月工資200元。一頭是烤爐,一頭是簡易的桌凳,瘦弱的康勝美挑著30多斤重的擔子,走街串巷叫賣。
擔子時常把康勝美小小的肩膀磨破,但這也比不上不能上學的痛苦。雇用她的老板家有兩個和她年齡相仿的孩子,總是把作業(yè)交給她代做,報酬是請她吃雪糕。久而久之,一個念頭在原本成績不錯的康勝美心里生長:“為什么他們能上學,我卻要打工?”
半年多后,康勝美回到貴州省畢節(jié)市大方縣貓場鎮(zhèn)興合村為民小學,繼續(xù)中斷的學業(yè)。這次復學讓她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老師——徐本禹。
徐本禹的到來不僅為她打開一扇連接大山之外世界的窗口,也帶給康勝美繼續(xù)學業(yè)的決心。
在為民小學支教一年后,徐本禹轉(zhuǎn)到大石小學支教。離別那天,學生們自發(fā)趕到村口為他送行。
“你千萬不能放棄學業(yè),有什么困難都跟我說!毙毂居斫o康勝美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和家庭地址,并塞給她200元錢作為學費。
康勝美以全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貓場中學,進入了重點班。失而復得的學習機會讓她備加珍惜,她的成績總保持在全校前幾名,還考取了重點高中——畢節(jié)民族中學。
在徐本禹的資助和學校助學金的幫助下,康勝美堅持著自己的學業(yè),成績在全校前50名,她夢想著能考取老師徐本禹的母校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然而,剛進入高三,她的母親就被查出患肺癌。她的成績直線下降,高考那幾天,她從考場出來就直接到醫(yī)院去照顧母親。考完,她沒敢查看成績,這次她是真的打算放棄了。
老師徐本禹卻堅持讓她上學,最終為離二本線僅差6分的她選擇了高職學校。那年8月,母親離世,康勝美處理完后事,第三天就到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報到。
回憶起求學經(jīng)歷,康勝美并不覺得辛苦,F(xiàn)在她是村里唯一的女大學生,每次回家總會得到伙伴們的仰慕。她覺得自己的堅持是值得的。在勤工助學之余,她跟著老師徐本禹去盲校做義工,暑期去家鄉(xiāng)的小學支教。她還自學本科,打算拿到本科文憑后,一邊工作一邊考研。
知識真的改變了她的命運,否則她也只能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嫁人生子,也許永遠走不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