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出國如何應對跨文化挑戰(zhàn)?
圖為日前在啟德教育集團舉行的教育展上,家長在現(xiàn)場咨詢。
沈丹亞婷代表國際學生講話
徐嘉陽漸漸適應了在美國的學習和生活
“有位在美國讀書的中國小留學生周末應邀到老師家做客,國內(nèi)的父母知道有這么關心孩子的老師特別高興,于是吩咐他去做客時帶上一盒茶葉。按照國內(nèi)的習慣,一般不會給主人講帶了什么禮物,多是進門后悄悄把禮物放在門口附近的桌子上。這位老師雖然看見桌子上的包裹,但并不知是送給他的禮物。結果臨走時,老師吩咐學生別忘帶走他的東西。該學生以為老師不喜歡他帶來的禮物,就把帶去的禮物又帶回來了!边@是美國威斯康星國際學院院長孫建國講的一個故事,從中折射的是中國留學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面臨的“理解差異”。
自2012年威斯康星國際學院創(chuàng)立以來,服務了近幾百名中國小留學生,和這些學生非常熟悉的孫建國認為,無論小留學生的背景和語言程度如何,他們?nèi)匀粫龅街T如飲食、教育體系不同等挑戰(zhàn),但最大的挑戰(zhàn)還是跨文化適應,“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
從跨文化適應到尋找自我
日前,啟德教育在北京發(fā)布《中國學生低齡留學白皮書——高中篇》,調(diào)查顯示,有逾五成的學生擔心自己“難以適應當?shù)厣睢,逾四成的學生擔心自己“語言溝通不暢”。
“剛到美國時只能聽懂1/3,和當?shù)厝藷o法正常溝通。”正在美國馬丁路德高中讀10年級的徐嘉陽回想自己剛到美國的情景,直言“那時候感到很寂寞,也很苦惱! 即使她后來漸漸適應了,“也需要熟悉當?shù)氐奈幕、宗教等,有時候還是會擔心行為是否合適”。
在徐嘉陽看來,跨文化適應還包括飲食文化。“在美國,漢堡、薯條、牛排比較熱門,但我非常不喜歡吃。幸運的是,學校專門為我們請了一個中國廚師做中餐。”
同在美國讀高中的沈丹亞婷,來到美國感受到的不一樣是“成績的好壞并不能定義一個在校生的全部”。她清晰地記得,一次學校舉行學生會主席選舉,“候選人里面有上課天天睡覺的,也有天天捧著書學習的”。讓她意想不到的是,最后當選的是“天天上課睡覺的一名同學”,但這名同學以出色的工作表現(xiàn)和責任心贏得了大家的信任。這件事給在國內(nèi)做過班長和學生會主席的沈丹亞婷帶來很不一樣的感受!皬拇宋乙查_始像完成游戲中的任務一樣過關斬將,比如去跨越能力值、受歡迎度、社區(qū)交流度等關卡,在這個過程中,我好像可以慢慢回答‘18歲的我是誰’這個問題了!
適應度高中生好于本科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由啟德發(fā)布的《中國學生低齡留學白皮書——高中篇》顯示,雖然對于出國讀高中的學生來說,15歲左右就要離家到海外學習,對于家庭的依賴感比本科及研究生出國的孩子更強,超過八成的意向出國讀高中學生表示希望家長陪讀。但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了另一種趨勢,相比于該教育集團在2015年進行的針對本科生的海外生活適應調(diào)查,出國讀高中的學生除在日常生活適應方面得分低于本科生之外,在人際交往適應、學業(yè)適應、價值觀適應以及語言適應方面,均好于本科生。
就此,啟德教育集團相關專家表示,年齡越小越易完成跨文化適應,這成為很多中國家庭選擇把孩子早點送出國讀書的動因之一。
來自天津的王梅(化名)在兒子高中時就送他到英國一所男校讀書,“兒子適應得還不錯,雖然在學期期間,我也會去陪讀,但主要是周末陪他聊聊天,大部分時間,是他自己在學校里處理人際交往等相關事情。”讓王梅欣慰的是,去年孩子已成功申請到英國的頂尖名校。
沈丹亞婷在最初的理念和文化沖擊之后,開始學會享受過程。“我開始熱愛各種經(jīng)歷,無論好與不好。我熱愛與陌生人舉杯暢聊的下午,也期待與好朋友相聚,更享受這種漂泊。我覺得,這就是我的光輝歲月!
但數(shù)據(jù)走向并不能覆蓋每個選擇高中出國的留學生,跨文化適應也并非一蹴而就。相關留學專家表示,小留學生離開家長和熟悉的同學朋友,一人在外難免有孤獨感。為此,家長可以在考察周全的前提下,為孩子選擇寄宿家庭。因寄宿家庭大多是當?shù)厝,對于學生了解當?shù)厣鐣c文化和融入環(huán)境會有一定幫助,也會緩解留學生的孤獨感。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6月19日 第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