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文物故事,沉浸式觀看演出
走近“半部電臺” 重溫紅色電波(解碼·思政課怎么上)
上圖:遵義會議會址展出的“半部電臺”復制品。 |
文物
“半部電臺”見證革命歲月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qū)子尹路96號,一幢二層小樓沿街而立,“遵義會議會址”匾額格外醒目。紅色通信展廳內,一部有著傳奇色彩的電臺,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
準確地說,這是“半部電臺”——只能收報,不能發(fā)報。電臺原件收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遵義會議會址展陳的這件為1∶1還原的復制品,屬于會址館藏文物。
遵義會議紀念館文保部主任李琴介紹,1930年底,江西龍岡地區(qū),紅一方面軍在戰(zhàn)斗中繳獲了這部電臺,電臺的發(fā)報部分損壞,只能收報不能發(fā)報,“半部電臺”由此得名。后來,紅軍部隊以“半部電臺”起家,成立了首個無線電隊,開始了紅色通信的光輝歷程。
“經過修復后,電臺在對敵偵察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崩钋俳榻B,從截獲電報、掌握敵軍行動信息,到配合密碼本使用、破譯敵軍密碼電報,“半部電臺”在反“圍剿”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在一次次戰(zhàn)斗中,紅軍繳獲的電臺不斷增多,無線電技術力量日益壯大,“嘀嗒、嘀嗒”的紅色電波,見證著一個又一個勝利。
“半部電臺”隨著紅軍戰(zhàn)士走完長征路,被保存至今。在李琴看來,它不僅是一部電臺,也是歷史的講述者,所承載的長征精神歷久彌新。
現(xiàn)場
在劇場上一堂思政課
雷聲滾滾,幾道閃電劃破天際;舞臺上方,傾斜而下的水柱化作“湘江”;舞臺兩側,數(shù)十名紅軍從吊橋沖向“戰(zhàn)場”……
《偉大轉折》演藝綜合體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qū)的標志性項目之一。今年1月起,沉浸式演出劇目《偉大轉折》在遵義市鳳凰山文化廣場的劇場上演,不少學校組織學生前來觀看,現(xiàn)場上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劇目以長征途中湘江之戰(zhàn)、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關鍵事件為主線,展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堅韌的革命意志和對理想信念的崇高追求。演出中,電臺串起歷史脈絡,引導觀眾沉浸其中。報務員扮演者劉春岑戲份很重,“幾乎在每個重要節(jié)點,電臺都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隨著劇情發(fā)展,360度旋轉的舞臺上,場內機械迅速運轉,帶動場景快速切換。為掩護主力紅軍,兩名戰(zhàn)士帶著電臺,一邊奔跑一邊發(fā)報,最后被圍困在一座山上!班粥⑧粥睘榘l(fā)出最后一封電文,一名戰(zhàn)士不幸中彈倒下。另一名戰(zhàn)士爭分奪秒完成任務,為了不讓電臺落入敵手,抱著電臺縱身跳崖。
臺下,遵義市第四中學思政課教師宋元懋帶著高一年級一個班的學生們靜靜觀看。此前,他已經帶學生們詳細了解了“半部電臺”的故事。宋元懋觀察,“演出還沒結束,不少學生就悄悄抹眼淚!
講述
紅色電波就像革命烈士的叮囑
一場66分鐘的演出,讓學生們心潮澎湃。在宋元懋看來,“劇目中反復出現(xiàn)的電臺,并非特指某一部電臺,而是象征著中國革命的火種和希望,蘊含著共產黨人的忠誠與信仰。帶學生觀看演出,現(xiàn)場上一堂生動的思政課,也是接受一次精神洗禮!
演出之后,宋元懋組織了思政小課堂,鼓勵學生們分享感受。
學生張旋第一個上臺。“紅軍戰(zhàn)士不顧一切守護電臺,甚至獻出生命。我們要學習革命先烈勇于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擔當起民族復興的重任。”
“我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嘀嗒、嘀嗒’的紅色電波,就像革命烈士的叮囑!
…………
聽了學生們的分享,宋元懋很有感觸,“依托文物故事,創(chuàng)作沉浸式舞臺劇目,將前沿的舞臺科技與紅色故事融合起來,可以讓學生們沉浸式感受紅色文化,通過歷史再現(xiàn),引發(fā)情感共鳴,真正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了。”
學生課后反饋,思政課這么上,既有意思,又有意義!拔覀儑L試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課程內容,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培養(yǎng)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有機結合!彼卧f。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04日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