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與敗,對與錯,往往在一念之間。世上很多事是如此,公考申論考場上仍是如此,很多時候,一念之差,一字之差,就能讓你的公考成績“灰飛煙滅”。比如,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舉一個題的例子:
“給定資料1”反映的問題需要妥善處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職能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領(lǐng)導安排你處理此事,請你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20分)要求:條理清楚,所提措施具體、有針對性。不超過400字。
這是一道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很多考生可能會覺得這道題比較常規(guī),做起來也比較容易,無非就是閱讀“給定材料1”,并參照材料1中的具體內(nèi)容,將“材料1”中涉及的問題和具體的解決措施都提取出來,然后經(jīng)過一定的處理加工,公公正正的寫在答題卡上就行,總之,只要吃透了“材料1”的具體內(nèi)容,答題“根本不是事兒”。
但事實并非如此,在作答這道題的時候,材料的參考范圍并非只在“材料1中”,在其他的材料中,其實也隱藏著很多重要的作答信息。大多數(shù)的考生卻只是遵照著“材料1”進行作答,所得到的答案一定與標準答案差之千里。其實細品味一下,這道題的意思是這樣的:閱讀“材料1”,從中找出材料1講的是什么問題,然后,只要是與這個問題相關(guān)的所有材料,都屬于本題的參考作答范圍。
以上就是一個申論考試中的細節(jié)問題,若是你按照常規(guī)思維粗略地讀題做題,難免從一開始就掉進誤區(qū)。像這樣的細節(jié)問題,申論有很多,而這些細節(jié)上的失誤,也就共同筑起了“申論低分”的基礎(chǔ)。
再舉一個例子:
“給定資料2”揭示了當前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請對此予以歸納概括。(10分)要求:全面準確,分條歸納,不超過150字。
這同樣是一道國考真題,也同樣在當年“坑了”幾十萬考生。乍看這道題很簡單,只要去閱讀“給定資料2”,并從中找到心理方面的缺失,并依次羅列下來就可以了。這樣想本來沒什么錯誤,但是卻不小心忽略了一個細節(jié)——“缺失”。
以下是多數(shù)人概括出的答案:
社會心理存在的缺失為:一、缺少心理放松渠道,在職人員感到心理壓力大而無處宣泄;二、缺少心理平衡,人們在現(xiàn)實比較中心理失衡;三、缺乏安全預期,人們對變化心理準備不足;四、缺少幸福感,人們幸福指數(shù)下降、不快樂;五、缺少歸屬感,社會陌生感導致歸屬感降低;六、缺少認同和同情,社會對心理疾病存在偏見和歧視。
這樣作答看上去也沒什么問題,但題目中重點強調(diào)的是“缺失”兩個字,按照機關(guān)的公文行文規(guī)范,對主詞的要求一般十分嚴謹,這就要求每一位考生在答題過程中,必須將每一個要點寫成“缺失”的形式,標準答案如下:
社會心理存在的缺失為:一、輕松感缺失,在職人員感到心理壓力大而無處宣泄;二、公平感缺失,人們在現(xiàn)實比較中心理失衡;三、安全感缺失,人們對變化心理準備不足;四、幸福感缺失,人們幸福指數(shù)下降、不快樂;五、歸屬感缺失,社會陌生感導致歸屬感降低;六、同情心缺失,社會對心理疾病存在偏見和歧視。
“差之毫厘,謬之千里”。申論考試本就是一場競逐細節(jié)性、嚴謹性的文案能力測試,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朋友正視細節(jié),掌握細節(jié),如此才能真正在百萬人中拔得頭籌,成為千里挑一的當代“進士”!
來源:中公教育